方澍晨 陈实 | 撰文
高翼 | 编辑
新冠的阴影,对整个社会而言,终究是散去了。
虽然,第二波感染高峰,在“五一”假期全国无数景点、高铁的罕见拥挤以及“特种兵旅游”的调侃之后,正悄然到来。
不过,相比几个月前第一波感染高峰的排山倒海、轰然而至,这第二波来得十分平静。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并未受到影响,工作、会议、出差、上课……一切照常进行。
只是传闻中或网络上,称自己或身边的人“阳了”的消息显著增多起来;各地医院的发热门诊外,目前并未出现几个月前那样的长队;如今在各医院的统计和医护的转述中,新冠感染病例已不再特殊,常与甲流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一并提及。
5月5日,WHO宣布,新冠疫情不再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
一个时代,终于过去。
这第二波感染高峰会波及多少人?其中二次感染者的比例可能会有多大?第三波、第四波又可能是怎样的情况?
-01-
第二波影响可能有多大?
美国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统计数据,三年来多次为全世界各国媒体引用。2023年3月10日,考虑到数据质量、人力资源等因素,团队宣布“停更”。不过,我们仍可在它的网站上,找到足够的记录来参考。
例如,从以下这些新增病例-时间统计图,可以直观地看出: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后,第一波感染者往往占人口较大比例,之后每一波的峰值通常都逐渐减退。
下图为美国新冠新增病例记录。
相比欧美,东亚国家和地区普遍在2020、2021年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,随后有从“相对严控”到“放开”的过程,对推测中国大陆地区的疫情发展规律可能更有借鉴意义。
新加坡在2021年年底放开,经历了德尔塔毒株的冲击。随后,在2022年2月,迎来奥密克戎毒株第一波冲击的最高峰。随后两次高峰,分别在2022年7月和10月。
(上图:新加坡。图片来源:https://coronavirus.jhu.edu/,下同。)
韩国的第一波高峰发生在2022年3月,第二波在8月,随后是与我们第一波时间接近的今年元旦前后。
(上图:韩国)
中国台湾是全球放开最晚的几个区域之一。2022年清明节前后放开管控后,5月迎来第一次感染高峰,第二次在当年10月。
(上图:中国台湾)
此外,从相关新闻中,还可以看到朝鲜疫情的大致情况:据新华社报道,2022年5月,朝鲜首次承认其境内出现新冠疫情,随即将防控措施提高到最高级别,直到3个月后宣布战胜了新冠病毒。到2023年1月下旬,多方消息显示,平壤因“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”再次采取高度防控措施,不过只持续了5天即宣告结束。
“中国疾控中心周报(CDC weekly)”(网址:weekly.chinacdc.cn)于2023年5月5日发布的一篇“预先计划研究”,这样总结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:“第二波疫情多出现在第一波疫情发生后的5至7个月内,规模明显低于此前疫情。”
“中国疾控中心周报”同日发布的另一篇报告,分析了对广东省数百名感染者的研究,结果显示: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,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。这也验证了其他国家地区的疫情发展规律。
显然,我们正在发生的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,规模将比第一波小很多。
2023年5月8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指出,“五一”假期后,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,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,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。
几个月前“阳“过的人,在第二波感染的比例大约多大?
中国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或可参考:在去年4月初放开后,截至12月月底(第三波刚起步的时候),当地二次感染的比例约为5%。
-02-
适应,是一个过程
2023年3月8日,香港解除了口罩禁令。
“在香港,对于新冠,大家都挺无所谓的了。”几个月前,陈倩倩就发现。她从内地到香港读研、工作,经历了整个疫情期。到今年年初,即使人们还都戴着口罩,但生活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样子了。
在新加坡、老挝、尼泊尔、越南等地,人们“放飞”得更加彻底——已经极少有人再戴口罩。“骑摩托车的人还是戴口罩,但那是为了防尘,不是防病毒。”生活在胡志明的越南华人李谦称,口罩回归了其疫情前的用途。
2月13日,新加坡宣布退出新冠疫情紧急状态,不再强制在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。“我们真的感觉疫情已经过去了。”新加坡华人胡窕称。在那之前,她去北欧旅行,坐在游船上环顾四周,她发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没一个人戴口罩,和新加坡一样。
这种放下、释怀的心态,和疫情期间的恐惧、焦虑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实际上,在世界各地,人们对新冠疫情的态度,都经历了从极度恐慌到逐渐接受,再到逐渐放下的过程。
“一开始难以接受,到后来平静接受。”尼泊尔华人燕子说。
对疫情态度的转折点,出现在药物易于获得、疫苗接种逐渐普及之后。
数据显示,新加坡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了92%,其中,60-69岁年龄段老人全程接种率为96%,70-79岁和80岁以上年龄段为95%;香港的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了94.4%。
“香港的疫情高峰是2022年上半年,我身边有很多人感染。但是大部分人都已经打了三针复必泰。”陈倩倩称,现在很多香港人已经打了第四针、第五针。“新加坡政府早就要求民众打第四针了,如果你已经够时间打了,还会发短信提醒你。”胡窕称。
另一个更重要的转折点,就是普遍感染。
“在尼泊尔,第一波感染人数少,但大家都害怕,症状也更严重。第二波德尔塔,感染人数达到了高峰,但大家淡定了很多。第三波就是奥密克戎,大家已经没那么害怕了,都正常活动,正常上学。我身边有很多人感染,但症状就是咳嗽、发烧两三天,像是感冒症状了。”燕子说。
2022年7月,胡窕全家三口感染了新冠,胡窕的症状最为严重。在感染后的两个月内,她失去了嗅觉和味觉。但是她发现,感染过一次之后,自己不再害怕新冠了。“你知道自己不可能因为这个死掉。”她身边的朋友也都基本得过新冠了,但没有人复阳。
李谦全家四口人也感染了。当时他出现了所有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症状:疲倦、身体酸痛,有半天时间难以呼吸。他在家里吃药,休息了五六天,再次测试,已经转阴。他身边的不少朋友感染了第二次、第三次,甚至有人感染第四次。“越往后,大家越不恐惧了,因为都知道这个病毒的杀伤力没想象中严重。”
2022年3月,尼泊尔取消了对完全接种疫苗游客的所有入境前检测要求,向游客敞开了大门。
燕子在尼泊尔经营一家酒店。疫情期间,她失去了中国客人。随着尼泊尔的重新开放,渐渐的,她接待的外国游客多了起来。当年的9、10月间,燕子走上街头,在不经意间发现,街上的人已经不再戴口罩了。疫情前消失的那个世界,似乎又回来了。
-03-
如何应对第二波?
继美国宣布正式结束新冠疫情“国家紧急状态”之后,这个5月,日本将新冠下调为第5类传染病,与季节性流感相同;韩国宣布下月起将新冠疫情预警级别从"严重"下调为"警惕",并将确诊病例强制隔离7天的措施调整为建议隔离5天;WHO也宣布新冠不再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
不过,这一切“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,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,不能停止工作”, 5月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、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。
相关部门的一些举措,显示出政府层面正在采用多种举措,应对第二波的到来。
一方面,是加强疫苗接种,与有效检测新冠病毒变异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。
例如,这几天,天津的不少幼儿园家长接到通知,敦促尚未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幼儿尽快接种。
5月5日,广东东莞的东城街道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了“2023年5月6日-13日核酸采样点安排”。随后当地官方解释,这是为有需要、自愿前来的民众提供服务。
近日入境的人们也发现,入境者会被抽查是否正在感染新冠期间。
不过,缺少了此前来自社区和居委的主动推动,一些人接种的意识并不是很高,除非是等到身边的人开始感染后,才想到要去打一针加强免疫。这背后是国内疫苗教育长期缺位的结果。
此外,临床救治仍然是一大重点,国内新冠口服药供应很足,从临床数据上看都不输海外,但目前落地仍然不算顺畅。
目前,国内有6款新冠口服药已获批,并已覆盖各地的医疗机构:辉瑞的Paxlovid、先声药业的先诺欣、众生药业的乐睿灵;默沙东的Molnupiravir、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、君实生物的民得维。
不过目前大多数药品需要“确诊新冠后”才可以在院内开到,中国的全科医生体系不算完善,这个步骤让患者在症状发作和可以用药之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gap。加上新冠症状发作快、症状急的特点,如非有提前准备,不少需要的患者用上新冠口服药仍有一定障碍。
好在,相比于第一次感染,“二阳“的症状要轻微很多。此外,我国的新冠防护工具包也很齐全,希望这一切措施,能进一步让我们真正走到,可以把新冠完全忘记的那一天。
......
欢迎添加作者交流:
方澍晨:fangsc2021
内容合作:易 水 17610790527
标题:“二阳”进行时,我们离真正告别新冠还有多远?
地址:http://www.hmhjcl.com/gzdm/174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