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高水长,
物象千万,
非有老笔,
清壮何穷。
十八日,上阳台书,
太白。”
相传唐开元十二年(724年)25岁的李白与62岁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,两人一见如故,可无奈只能匆匆各奔东西,不想竟世永别。28年后,李白仍然壮志未酬,离开长安至东都洛阳,遇到杜甫,两人北渡黄河,同游王屋山。去拜访司马承祯,却只见衰草凄凄,不见故人身影,才知道原来司马承祯早已仙逝,李白的悲痛涌上心头,当年亲自题写出来,于苍劲中见挺秀,意态万千,再现了笔落经风雨的飘逸豪放,更是诗仙李白传世的唯一真迹。简短的几句诗,但在诗句的两边或者诗句上面,不仅有着历朝历代名家的章印,还有着皇帝盖上的印玺和撰写的跋文。其中诗句边上的这几个字就是宋徽宗召集写上的,而边上的这个印章就是乾隆刻上的。乾隆《御览之宝》,在他的下面有这样一个印章,张伯驹珍藏印。当年要不是张伯驹,可能这件李白存世的唯一真迹就被日本人抢走了。他在民国时期,从一个准备卖给日本人的收藏家手里花了6万大洋买下,要知道那时候6万大洋可以买下北京460座四合院。张伯驹的家族在民国时期是开银行的,在那个乱世国宝时常外流的年代,他为了挽救国宝,不惜散尽家产。他曾经还从日本人手里花高价买下不少被他们掠夺占有的文物。建国后,他连同这件李白的真迹全部捐给了故宫博物院,如今上阳台贴经过国家文物局层层筛选后,评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。标题:诗仙李白存世唯一真迹,25字估值46.1亿
地址:http://www.hmhjcl.com/gzdm/31759.html